重磅!香港本地生定义大变,未居港满2年将失去学费补贴!

2025.07.31

刚刚,香港政府发布了《政府修订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》,也就是说最新香港本地生定义终于尘埃落定了!


以前获得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未满18周岁的学生,均列为本地生。虽没有来港居住,却能以本地生身份申请政府资助学额。


新规之后,若要以“受养人签证”享受香港联招本地生资格,需满足居港两年,不满足居港要求的学生,将被排除在JUPAS(大学联合招生办法)的15000个政府资助学额外



获资助学费或不获资助学费,区别有多大呢?其实还是挺大的。


以港大本科为例,本地生的学费约4.2港元每年,非本地生则高达18万港元每年,四年下来,相差还是很大的。



01 政策核心:双规学费与居港门槛

此次新规修订的核心在于设立两个学费类别,一种是获资助学费,另一种则是不获资助学费。


第一类(获资助学费)


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,符合资格申请副学位,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:


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/居留权的其它文件,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;


单程证;


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,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,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



第二类(不获资助学费)


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,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;


全职工作签证/工作许可证持有人;


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(包括优才、香港投资移民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);


非本地学生(例如:学生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、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)。


虽然第二类别的人群仍可申请报读政府资助副学位、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,但须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,相关学费水平须与非本地学生的学费水平一致


02 过渡期:从一年到二年的缓冲期


考虑到政策变动影响家庭规划,由此香港政府设置了过渡期,其中在2027/28学年(申请周期于2026年10月开始),仅需满足一年居港要求;2028/29学年起才实行两年的居港规定




此外,居港认定采用“双轨证明”,分别是:需提供2年期本地学校全日制在读证明;提交出入境记录,并证明2年内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该新规为跨境学生保留了通道,在港上学但居住内地的学生,通过出入境记录仍可符合资格。


03 谁将被波及?谁将被保护?



此次新规的修订,实则对不同群体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。


其一,人才计划申请者子女。高才通、优才等计划受养人,若不在港居住,将失去“本地生”学费优惠。  


其二,在港就读的跨境学生。通过出入境记录证明居住要求,政策保护其升学路径。  


其三,香港永久居民子女。真正的受益群体,减少非居住者竞争后,本地生录取概率将提升。  


其四,工作签证持有者。完全失去资助资格,需全额自费攻读学位。




总结:对于此次修订的新规,香港永居身份不受任何影响;2026年考生没任何影响;27年考生需在港读一年或居住一年;28年及往后的考生,需在港读2年或居住2年。


因此,对于计划借助DSE赛道入读港校的家庭,侨联君建议大家尽早安排全家抵港并持续居住,以满足新规要求哦。


反之,如果受养人子女已在港居住满2年,那么可保留相应的居住证明文件,后续以备学校或相关机构审查。


0755-2390 28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