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,美国印第安纳州、俄亥俄州、犹他州、得克萨斯州等,已陆续出台立法,明确指令高校取消毕业率较低或招生人数较低的专业。
若院校想保留这些专业,则必须向州政府“申请豁免”。
当前,部分高校已主动裁撤数百个本科和研究生专业,其中涵盖哲学、宗教学、语言学、性别研究,乃至教育与工程学科。
过去,美国的高校要取消某个专业,往往是由院校自主决定的,当地政府干预比较有限。而2025年起,这一格局将被改写。 其一,俄亥俄州。 参议院法案第1号(SB1)直接规定,如果连续三年内平均每年毕业生少于5人的本科专业,必须被取消。虽然高校可向高教署申请保留,但即便获得豁免,也需接受州政府设定的“有条件延续”要求。 而在新法规生效前,托莱多大学已宣布将终止多个本科项目,其中包括非洲研究,亚洲研究,女性与性别研究,西班牙语,哲学和数据分析等。 其二,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州紧随其后通过的HB1001号法案,新规则设定了不同学位项目的最低毕业人数门槛(三年平均值)。比如:副学士学位项目必须在三年内平均每年毕业至少10名学生,本科为15人,硕士为7人,教育专家及博士为3人。 根据州高教委员会数据,该州各高校已计划主动撤销或合并超400个专业,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。 而这些被取消的专业中,除语言、性别研究外,还包括数学、经济学及中小学师范教育等传统学科。 其三,犹他州 该州则采取了更加直接的方式,在今年3月通过的HB 265法案中,一刀削去了公立院校10%的州政府资助教学预算。 其四,得克萨斯州 该州第37号法案(SB 37)不要求高校削减传统主修专业,但要求他们每五年审查一次辅修和证书项目,识别可能需要合并或淘汰的低注册人数项目。 还有一些大学,哪怕没有立法强制,有些也在主动削减学位项目了。 02 留学生应如何应对? 虽然目前尚无迹象显示这类立法针对国际生群体,但对留学生的间接影响已然浮现。例如: 可选专业范围大幅缩水 语言、文化研究、哲学、性别研究等传统留学热门专业,正被大规模裁撤。对于希望在这些领域深造的留学生而言,选择空间将明显受限。 课程稳定性面临挑战 部分专业虽然尚未取消,但招生人数不稳定,未来仍可能遭“砍”。留学生就读的专业就充满了不确定性。一旦相关专业被撤销,在读学生可能面临转专业或转学的困境。 毕业留美发展受限 某些专业撤销后,相关实习机会(如OPT)可能减少,这时候希望通过留学实现长期留美的学生,专业选择就至关重要了。 针对于当前的趋势,留学生计划赴美或已在美的留学生,不妨采取以下策略应对: 首先,在选学校和专业时,避开已通过相关法案的州,其中公立大学受影响较大,所以可选择这些州以外的高校,或优先考虑私立学校,可降低专业被取消的风险。 其次,优先选择STEM专业,不仅就业前景好,还有长达36个月的OPT可提供更多时间积累实务经验。另外,如工程、AI、护理等“高就业匹配度”专业正成为政策鼓励方向。 最后,注重补充人文素养。虽然当前有明显的“重理工,轻人文”趋向,但也别让一纸法案,限制了大家的可能性。建议同学们还需重视通识教育,通过课外阅读、课外实践、夏校等方式,补充自身人文素养。 总结:对于打算长期留美的留学生,专业选择上建议尽可能与移民政策紧密结合,好比STEM专业,在OPT时长、H-1B抽签等方面仍有明显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