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国移民局(USCIS)的一举动,可谓在移民圈引发轩然大波!
据悉,部分已批准的EB-1A杰出人才移民案件正被移民局追溯审查,甚至有些面临被撤销的风险,原因是“涉嫌材料造假”。
这一罕见操作一时间让不少申请人集体慌了,尤其是已获批但尚未拿到移民签证的群体。
更狠的是,这次移民局可不是简单的查新案子,而是“翻旧账”。特别是申请材料里含括了热门关键词(如:区块链、AI、数据科学、教育科技)等案件的,这类领域将成重点审查对象。
01 移民局为何突然“秋后算账”?
众所周知,EB-1A作为美国职业移民第一优先类别,历来以“低门槛、无雇主、全家移民签证”等优势,吸引着全球杰出人才。
但近年来,移民局对于EB-1A的审核标准日趋严格,特别对于“材料真实性存疑”及相应平台“过度包装”两类案件,以至于成功率和过签率都一度走低。
毕竟EB-1A的本意是吸引真正的顶尖人才,而非“包装出来的专家”。
对于申请人来说,只有真实及持续的硬实力,才是拿到美国移民签证最靠谱的方式。
所以在这个较为敏感的时期,移民局在审核标准这块将会越来越高,但凡申请材料里存在包装痕迹、逻辑不清,或者套用模板等,都将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。
02 哪些人可能受影响?
针对于此次的追溯审查,以下人群将可能受到影响:
已获批但未调整身份(I-485阶段)的申请人,如果移民局在审核I-485时发现EB-1A批准信存在问题,将可能重启审核。
其次,对于通过领事程序(CP),但尚未面试的申请人,国家签证中心(NVC)或使领馆可能要求补充材料。
另外,对于已获绿卡但未满5年的申请人,极端情况下,移民局可通过“撤销程序”收回移民签证,但概率较低。
移民局此次行动实际释放了明确的信号,EB-1A的审核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,未来将可能出现更严格的补件要求,或者对“原创性贡献”及“国际影响力”等标准更高。
03 申请人应如何应对,降低风险?
拒绝急功近利,慎重选择
一个真实、可验证、逻辑自洽的申请文件,是赢得签证官信任的基础。快速推进不是关键,“做得好”才是稳妥之举。所以一定要仔细核对原始提交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。
重视论文平台与引用情况
移民官对于期刊级别的辨识度在提升,SCI、SSCI类核心期刊更有说服力,而非正规收录、付费期刊的含金量已显著下降,在优化学术影响力时需慎重。
慎选媒体报道平台
以往有申请人靠自媒体或门户投稿凑材料,如今这些方式的权重已大打折扣。侨联君建议选择具备专业性、行业影响力的媒体进行专题报道,内容也应以事实为主,而非简单“人设文”。
推荐信数量不多,但一定要“对路”
移民官并不会因为推荐信数量多而放宽要求,他们更在意推荐人本身是否具备权威性。
写在最后:实际上,此次的风波正是警示各位申请人,造假代价高昂,风险可能延后,但并不会消失,注重真实性与专业性才是成功的关键。
EB-1A也许不像过去那么“轻松”,但对于真正有实力、有准备、有目标的申请人来说,这仍是一条合理,稳妥,且性价比高的赴美通道。